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吴思娴配资平台排名
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,曾有一段创意大爆炸的阶段,彼时无数网文大神和行业巨头相继涌现,为读者奉上海量优秀作品。
也是这一时期,一只“蜗牛”小步疾走进入这片群雄争霸的江湖,凭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少年的洪荒之力“发飙”,在网文世界取得一席之地。
如今,这位曾以笔名“发飙的蜗牛”活跃于互联网的大神,已摇身一变成为杭州若鸿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,带领团队在文化新三样(网文、网剧、网游)竞相出海的时代“披荆斩棘”,深刻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。
现在的王泰(笔名:发飙的蜗牛)仍保持创作习惯,他经常在下午处理公司事务,然后晚上投身创作。不久前,他接受潮新闻记者专访时提到,现在公司有很多拍摄任务,需要大量的剧本,所以创作基本以剧本为主,小说写得反而比较少。“小说我也在写,以玄幻类为主,之后工作稍微停下来一些,我准备好好梳理一下以前的小说,争取写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作品。”
从投身网文创作的2007年至今,王泰经历了网络发展的黄金阶段,而他的奋斗历程,也恰好见证着曾被视作“草根文学”的网络文学挺进主流,成为时代变革的生动映照。
展开剩余90%站在新的十字路口,他如何回望与网文同行的过去,又怎样看待文化新三样的未来?让我们走进王泰的故事。
发飙的蜗牛。摄影/吴思娴
【1】
稳步向前的冒险
2007年,刚满20岁的王泰还是一名就读于东华大学的学生,他抱着尝试心态开始网文创作,连写7部却全部“扑街”,没能被平台签约。
“我当时并不确定自己能在网文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,后来我看到一部作品成绩还算可以,收藏量比较多,决定坚持下去,写了30多万字后终于被平台注意到了。”
王泰回忆,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靠写小说赚到钱,每月的稿费有1000多块,给了他很大激励,“有这笔收入,我就一个月一个月慢慢写下去了。”
这之后,一部部小说接连与读者见面,《网游洪荒之神兵利器》《网游之练级专家》《贼胆》《重生之贼行天下》《独裁之剑》《妖神记》……这些作品凝聚一代读者的记忆,也见证着王泰的一路以来的坚持和成长。
现在,说起过往的创作经历,王泰眼中仍有怀念。这些作品中,他最喜欢《重生之贼行天下》和《妖神记》,因为在这两本书中投入了更真实的情感,书中人物身上也投射着他曾经的影子,“里面角色面对困难的态度都是不屈不挠、稳扎稳打、步步向前,就像我的笔名‘发飙的蜗牛’一样,缓慢但是坚定地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”
也是如蜗牛一般心无旁婺又不服输的品格,让他实现了从工科男向网络作家的转型,还更进一步创办了若鸿文化,成为中国网文生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“刚开始写作时我就有个梦想,把我的小说改编成漫画、动画、影视剧。但是那时机会比较少,我也不属于可以无休止地等待的人,就想着自己上手。又因为当时比较能投得起漫画,就招了几个应届毕业生,先把一些小说改编成漫画,直到更多合作方加入,才开始做动漫做剧。”
若鸿文化。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
每一步都踩在实处,这背后既有王泰的努力,也有浙江各界的持之以恒的陪伴与帮助。王泰回忆,早在来杭州创业之前,他就已经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的会员了,经常来这里采风、开会,“当时我就感受到了杭州的美,想着老了以后来杭州养老。”
后来,他又发现杭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,决定在这里开启创业生涯,“最早公司在西湖区,2015年搬到滨江。这里营商环境挺好,创业路上政府给了我们许多支持,比如房租补贴、文化产业基金补贴等,公司旗下的作品还能申报到一些奖项补贴,甚至办展也会有展位补贴。我们还见证了中国网络度假村的成立和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举办,看到越来越多网络文学在国外绽放光彩,心中充满感慨。”
作为凝结创业心血的果实,若鸿文化也承载着王泰的美好期待,从公司名称就能看出来:“刚开始公司叫‘踏雪’,取自踏雪寻梅,代表追求美好的愿望。创业时我女儿出生了,她的名字里有一个‘若’字,意为翩若惊鸿,我也因此把公司改名为‘若鸿’。”
在许多人眼中,创业意味着冒险和孤注一掷,王泰却不这么想。他自认是一个比较“稳健”的人,“大家可能认为我很有冒险精神,但回看过去,我每一步走得都很稳,比如写网文赚到了还算可以的稿费,觉得能靠它养得起团队,这才出来创业,尝试做漫画;后来做动画也是因为公司完成了第一轮融资。某种程度上,我是在稳健的基础上,做了可承受范围内的试错。”
这条路上遇到的无数挑战,也让王泰用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,思考不同社会身份应承担的责任,不断提高自己,“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创作小说,创业却完全不是这样,有时候最基础的工作对我都是挑战。比如创业初期我不仅要负责公司管理和项目运营,还得了解财务知识,所以得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;表达能力也是一大挑战,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宅男属性比较强,内心还有点作家特有的倔强和坚持,最开始和七八个员工开会,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,后来和其他意向合作方交流时语气也会比较生硬,影响商务谈判,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克服和弥补。”
【2】
网文传播的“桥梁”
《妖神记》是若鸿文化成功改编并出海的第一部作品。
这部小说打造了一个神秘瑰丽的妖灵世界,主人公聂离重生于此并崭露头角,以极高的天赋引起神圣世家和黑暗公会的注意,也因此卷入危机漩涡,在世事磨砺中不断成长。
“若鸿文化成立后其实创作了挺多漫画作品,在各个漫画平台上成绩都不错,当时很多海外合作方就过来对接,希望把《妖神记》引入海外渠道。”王泰聊起《妖神记》的出海过程,“当时我们和日本、韩国、法国、北美等许多地方的人聊了合作,我觉得这些专业的渠道和机构拿到《妖神记》版权后,改编的很不错,翻译也很流畅。像法文实体书,他们一步一步整理,最后出版了20多册,每一册都是精修,很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,也极少出现错误。东南亚一些地区还出现了盗版《妖神记》,民间影响力很大,就是出海收益并不多。”
还是网文作家的时候,谈及“出海”这一话题,王泰会思考如何下笔才能赢得海外受众的喜欢。如今转变为若鸿文化的“引路人”,他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转变,“中国网络文学经过这么多年发展,故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,无数优秀作品相继涌现,这里面哪怕百分之一、千分之一的作品走向海外,被改编成漫画、动画和短剧,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。国内还有一个庞大市场养活网文创作者,这些创作者也在源源不断地创作,让好的网文作品走向世界各地。作为创业者,我希望给不同作家搭建一个好的平台,鼓励他们创作。有的可能适合出海,有些可能不适合,都没关系。我相信,只要作品是优秀的,只要公司内容库足够大,就会在出海这件事上取得成效。”
若鸿文化旗下IP形象
今年,商务部、中央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广电总局共同发布了“2025—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”,杭州共有12家企业和6个项目入选,若鸿文化位列其中。
在王泰眼中,这是非常大的荣誉,也是对若鸿文化海外影响力的肯定,“评定中其实碰到了挺多的难点,但是政府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,帮助我们申报成功。这次入选也为之后我们的作品走向海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,目前已经有很多海外公司通过名录找到我们,与我们聊合作。”
至于什么样的小说出海成果最为丰硕,王泰认为是东方玄幻类小说,他说,这类小说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能吸引对中国文化抱有好奇之心的外国人。读者也可以在东方玄幻类小说中品味到儒家、道家和佛家等中国传统思想蕴含的智慧,“它们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性格底色,外国读者可以通过小说感知深藏中国人心中的传承与坚守,因此对中华文化产生更多认同感。”
换个角度来看,东方玄幻类小说也是非常具有长链条IP开发价值的网文类型。“在这方面,若鸿文化已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,我们已获得近200个IP,其中长链条开发的IP有30个左右,在同类型公司中属中上水平。”王泰介绍。
他将若鸿文化比作网文作家与读者之间的“桥梁”,通过定制作品或者购买版权,帮助小说完成从文本向漫画、动画和短剧的转化,也助力更多优质作品出海,但就像他提及的,若鸿文化仍然在路上,“就像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阶段会做不同的事情,若鸿文化当前的规模还没有很大,尚属成长阶段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内容,至于未来更深层次的产业价值挖掘和海外市场链接,有机会就做,做不了就交给下一代做。”
《妖神记 第九季》海报
【3】
AI和短剧,重构行业边界
不久前,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拉开帷幕,AI技术成为全场关注焦点。实际上,作为网文出海的“课代表”,若鸿文化很早便对AI进行探索,以技术辅助IP转化。
王泰回忆,他们2014年左右开始尝试AI动画,算是较早尝试的一批人,虽然当时AI动画画面存在不稳定、闪烁等问题,但是经过优化都有改善,最终呈现的动画效果也不错,“那时观众对AI动画的接受度还没有这么高,后续我们又通过抖音等平台做发行,相当于又开辟一个变现通路。”
他说,以前AI技术基于传统动画流程,需要根据建模对画面进行优化和调整,现在AI技术则成为了独立流程,能够基于开放的、独立的二维动漫进行关键帧设计,为画中人物匹配动作、声音和嘴型,“我认为AI动画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,随着技术推动创作权利下放,越来越多人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实现AI动画创作,这个市场也逐步开放,推动AI动画蓬勃发展。”
此外,若鸿文化也是最早尝试短番剧的企业之一,2021年上线的《妖神记》动画单集时长仅7分钟,在当年长剧当道的市场上是一大创新,“现在短剧市场非常火,但往回看七八年,其实大家都没有做短剧的意识,短剧经济效益也未显现。2017年前后我们就敏锐地捕捉到,短内容可能会成为一个新载体,之后便开始尝试真人短剧,随后又开始做单集时长较短的动画长番,哪怕在疫情期间,其他动画停更,我们依然保持更新。直到现在,若鸿文化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内容模式。”
在王泰看来,网络小说非常适合被改编成短剧,尤其对一些小型公司来说。
“短剧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周期都相对可控,IP运作也相对简单,在短剧IP开发不那么成功的情况下,也能默许一定程度的失败,最大范围内释放人们的创造力。”他说,现在若鸿文化每个月差不多能拍摄8~10个短剧,每周能更新1-2个,“未来若鸿文化可能会把手头200多个IP改编成短剧,形成自己的作品序列。同时,我们也会长线考虑适应短剧的发展和进化路径,将更多精力投入开发系列短剧IP中。”
随着商业模式不断成熟,更多新作也将与网友见面。王泰透露,《妖神记》第十季正在开发中,他们也打造了若鸿剧场,目前每周更新两部短剧,未来准备做长期的周更剧场。
被问及粉丝一直“催更”的《妖神记》什么时候完结,王泰说,可能还要好几年,他想起行业内的一句话,”一部作品如果没有经历十年沉淀,就无法被称之为IP,“《妖神记》番剧2014年底就投入创作,至今刚好十多年。只有经历时间的检验,这个作品才算真的在大家心里留存,我们也希望旗下IP能像国外IP一样,连载二三十年甚至更久。”
他依然怀揣打造“中国版迪士尼”的强烈愿望,虽然这条路暂时看不到尽头配资平台排名,“打造类似迪士尼IP宇宙,是几代从业者的梦想,但也要看到,迪士尼是一家百年企业,跨越了无数创作周期,所以这个梦想三五十年内未必能实现。不过,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在内容领域的创作,我相信会有无数优秀作品涌现。我也希望在我的孩子心间种下一粒种子,引导他们投身创作,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变强以及全世界对中国文化认同度增加,新一代创作者的作品也能走出国门,占领整个世界的文化高地,到时中国出现不止一个迪士尼也有可能。”
发布于:浙江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